5月9日中午,研究生创新论坛——生命学院“博采·经验之坛”学术交流活动在医学大楼1101室举行。本次活动因为属于对话交流性质,为了让参与者都能有机会发言交流,所以活动组织方——研究生党支部二支部采取了预约报名参加的方式,预约报名者众多,原定30人的交流会最后扩大到40人参会。
本次交流主角为09级直博生马仙珏同学。作为入选同济大学学生最高荣誉——卓越学生奖的优秀学生代表,马仙珏同学将自己多年的科研心路历程娓娓道来,在解说自己的研究成果的同时,穿插着自己对于科研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对如何做好科研的心得体会。他认为成功从来就不是一件可以轻易做好的事情,不论你所从事的是哪个行业,也不论你的专业是什么,想要成功就一定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他以科比为例说明后天努力的重要,有记者问科比为什么投篮这么神奇的准确,科比反问记者:有没有见过纽约3、4点钟的样子,他比平常人见的多,因为他每天都坚持这么早起床,独自去比别的球员多练习1千个投篮。马仙珏和同龄人比起来,之所以能取得更为突出的成果,也在于他每天在实验室的时间超过12小时,解剖了近10万只果蝇,拍过几万张显微镜照片……。马仙珏还强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和动力的源泉,每个人都要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去做自己喜欢的事;他还认为做科研最重要的是要多思考,要多做,还要合理的安排时间,要重视和实验室同门、同行、乃至国际间的合作;当然,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平时多锻炼,拥有一副好身体也是必不可少的等等,这些都让人受益匪浅。
马仙珏同学诙谐、激情的讲话博得了现场同学的笑声或掌声,同学们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与马仙珏进行了交流:投稿被拒绝之后如何调节自己的心态?如何平衡自己的生活和科研?如何才能保持对一个基础学科的研究激情?更有同学请马仙珏传授一下拿奖学金的秘诀,就这些提问,马仙珏同学一一给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建议。马仙珏笑谈他一篇文章投了2年,但他从没有灰心,他总是把审稿人的意见认真再认真的拜读,然后从这些意见着手去把自己的论文一点点夯实提高,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了拒稿意见才造就了文章的更高水平。至于枯燥的生物实验及其容易让人失去热情,马仙珏认为对所从事的研究保持激情的最大法宝是成就感,他以与课题组合作的耶鲁大学许教授为例:做的课题几个月没有进展,忽然一天半夜有了好的数据结果,他激动地半夜在耶鲁校园疯跑,被人笑为疯子,但这份疯狂的背后只有他自己能体会那种满足感,正是这种满足感能让你忍受科研的孤独,并坚持等到最终的成功。最后,会议组织方为马仙珏同学颁发了论坛主讲荣誉证书。
本次活动不仅满足了低年级研究生和本科生向高年级优秀学长取经的需求,通过朋辈教育理清自己将来的研究思路、明确未来方向,学长的经验值得借鉴,避免低年级学生走弯路;同时对参会的高年级研究生来说,也大大提高了他们在科研、实践、就业等方面的经验分享能力、实践组织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还体现和增进了研究生党支部的服务意识。“博采·经验之坛”学术交流活动未完待续,今后更加精彩,期待您的参与!
科比的精神也适用于做科研
所有同学都被马仙珏的讲述所吸引
Copyright© 2011-2015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电话:021-65981041 传真:65981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