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生命之声——创新创业》讲坛首讲启动

发布时间:2013-12-20  

       为了提升我院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给学生们创建一个最优良的培养氛围,生命学院精心筹备的《生命之声——创新创业》课程于13年12月19日拉开了它的帷幕。

       申城夜晚骤降的寒冷没有挡住师生们的脚步,医学楼1101会议室出现了难得的拥挤——位置坐满了,过道加座坐满了,紧急调来的小方凳塞的边边角角也坐满了,门口也坐满了,实在没位置的同学只好站着,期待中迎来了讲坛首位主讲——联合基因集团总裁谢毅教授。校长助理、院长孙方霖教授致辞,短短几分钟简洁精炼的欢迎仪式过后,谢毅教授正式开讲,给同学带来了一场精神盛宴,亦或是展示了一个陌生的、流光溢彩的创业世界。

       谢教授先简单介绍了他的企业——联合基因集团,它创立于1997年,由原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毛裕民、谢毅两位教授发起组建。集团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黄种人疾病易感性基因数据库;申报了国内外发明专利3800多项;基因检测技术平台第一家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可;累计承担国家“863”等项目30余项,为国家“863”和“973”项目提供技术支持400余项;开展国际合作项目2项;2项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0项成果获得国家和上海市奖励;拥有博士生导师6人,另有高级职称的技术专家18人,其中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获全国劳模称号,2人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公司基因检测业务约占国内市场占有率的70%。

       一连串的数字很震撼,数字背后艰难、精彩的创业过程被谢教授用睿智、幽默的语言一一道来更是打动了同学们的心。谢教授感悟:一个人如果决定创业,那么他首先要做好try的准备,他开玩笑说这个try有一个意思就是被“踹”,要有被打击的准备;然后他认为创新创业的主题选择一定要跟自己爱好结合,兴趣使然才能让你对所从事的事业抱有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的那份执着,才能让你哪怕撞了无数次南墙却仍旧有坚持下去的勇气。然后他坚持认为一个企业人同时要是个有文化的人,他曾在年轻失恋后埋头钻研哲学对人性的描述,也曾与余秋雨专门探讨文化与人各自的理解,人到中年再回首却发现所谓文化人就是要做个谦卑的人,用谦卑的心去待人待事待企业,即为文化。最后他还强调,创新创业一定要注意现金流,一定要让自己的企业在现金流上留有底线。他的企业曾经陷入负债3千多万,员工工资不知道在哪的困境,让他警醒,现金流有时候会是决定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因素。

       1个小时的讲述似乎一晃就结束了,接下来是现场互动交流环节,同学们似乎一开始还犹豫(这可能是同济学子的通病),待某位第一个吃螃蟹的同学提了第一个问题以后,现场就似乎凌乱了,举手的很多,后来干脆不等主持人示意就抢先发言,甚而有老师借座位靠近谢教授之便利直接插队,提的问题五花八门,不论是时局、政治、经济、学习、情感、人生,谢教授典故信手拈来,回答无不精彩,现场不时爆发笑声和应和声,原定1个半小时结束的讲座,一直往后延迟、延迟、直到夜深了,9点多主持人强制性的结束了讲座,仍然有很多同学选择“陪”谢教授等电梯并趁机继续话题。

       创新创业讲坛第一课不负众望,而且我们也坚信,不远的未来《生命之声——创新创业》课程还有更加精彩的内容等着我们!

校长助理、院长孙方霖教授颁发《生命之声——创新创业》特邀导师证书

谢毅教授倾囊相授逐梦路上的故事和经验

不顾寒意和拥挤、全神贯注汲取精神养分

站着感受企业家的魅力

第一个与大神对话需要勇气

后记:其实活动策划前期,从领导到具体负责的学生辅导员,多少心里都有点忐忑与焦灼,担心讲座可能达不到预期的的效果,尽管我们从专家邀请、费用落实、宣传策划到最后通知落实,每一个环节都投入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目的只是为了能更好的服务于学生,能开阔他们的眼界,提升大家对知识、对社会、对未来的认知,但我们毕竟不是学生本人,我们所思未必就是他们所想,这种担忧在讲座还没开始时就戛然而止,因为我们相信,只要他们走进这间教室,他们就一定会有收获。

Copyright© 2011-2015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电话:021-65981041 传真:65981041

搜索
您想要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