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一封新生家长的来信:祖孙同济情

发布时间:2013-09-09  

        1966年秋,我正是安徽大学中文系大三学生。那时候,各地学校都“停课闹革命”、“师生大串联”。有的参加这个派,有的参加那个派,一个派不参加的就成了“逍遥派”。那年代,只要你是“红卫兵”、“革命战士”,火车、汽车、轮船都免费随便坐(飞机不知道能不能坐,反正我没有坐过),山南海北任逍遥。

        当时,我就是个“逍遥派”。看看不少参加派别的同学不是“文攻”,就是“武斗”,我这个“逍遥派”干脆就去全国各地走走,抓紧时机饱览祖国大好河山,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哦!      

        1966年10月14日,我到学校校长办公室开具了一张介绍信,内容是:

        “兹有我校中文系夏传寿同学前往哈尔滨、西安、成都、重庆、南宁、广州、桂林、武汉、上海等地进行革命串联。

         时间:至二月底。

         特此证明!   

         安大校长办公室(公章)

         1966.10.14”。

        有趣的是该介绍信下方,还特意加了个说明:“夏传寿同学系贫农出身(红卫兵)”。

        有了这样一张小小的便笺,就可以从哈尔滨到广州,从西安到上海……把中华大地跑个遍。

        记得我怀揣这张“万能通行证”,准备按照上面的顺序先到冰城哈尔滨看看北国风光。谁知半夜三更在人山人海的北京火车站,挤错了火车,上了到长沙的车子,只得将错就错,先去长沙。作为安徽大学的学生,每到一处总想先去当地最具代表性的大学校园看看,参观了湖南大学以后,经湘潭到韶山,瞻仰了毛泽东的故居。    

        离开长沙,到杭州参观了浙江大学,游览了美丽的西子湖后,来到了国际大都市、中国第一大城市上海,来到了闻名遐迩的同济大学。这时候的我已经身无分文。不要说买东西,就是吃饭也成了问题。

        我记忆犹新的是,就在安排我住宿的同济大学接待站,专门负责“革命串联”接待工作的同济大学同志,在得知我囊中羞涩、食不果腹的情况后,给我填写了一张“借支粮、款凭单”,然后让我在“借支人签名”处签了名,并借给我在沪期间的五天伙食费:粮票五斤、人民币一元六角五分(见附图一)。不要小看“这点钱”,它在那时完全可以聊果我的饥饿之腹了。(虽然这借支的粮款早就在我大学毕业工作后扣还了,可我一直珍藏着这张单据,更珍藏着同济人和自己的一片情意。)

        吃饱饭,我就在同济大学的校园里参观,看“大字报”。看那些抄来抄去的“揪出”“打倒”“再踏上一只脚”的内容味同嚼蜡了。有一张别具一格的我给全文抄着保存下来了:

        马克思和燕妮的问答

          燕妮问:你最珍贵的品德是什么?       马克思答:朴素。

          燕妮问:你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       马克思答:目标始终如一。

          燕妮问:你对幸福的理解是什么?       马克思答:斗争。

          燕妮问:你对不幸的理解是什么?       马克思答:屈服。

          燕妮问:你最不能容忍的缺点是什么?   马克思答:奴颜媚骨。

          燕妮问:你最喜欢的座右铭是什么?     马克思答:怀疑一切。

          燕妮问:你最喜爱的颜色是什么?       马克思答:红色。

          燕妮问:你最爱做的事情是什么?       马克思答:啃书本。

          燕妮问:你对女士最重要的品质要求是什么? 马克思答:温柔。

        虽然这张“大字报”的内容真伪至今也莫衷一是(比如说“怀疑一切”,有人说是“思考一切”),可毋庸置疑,它在那么多声讨型的同伴面前确实鹤立鸡群,倍受青睐。它对我,以及许许多多像我一样的热血青年确实影响不小。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时光已经过去了将近半个世纪,想不到我又和同济大学再续前缘,这回可是我们一家和她结下不解之缘了。和我相差整整半个世纪的外孙女贺夏今年参加高考并取得优秀成绩,她在填报志愿时毫不犹豫地在第一志愿填报了同济大学。虽然她从小就喜欢花鸟虫鱼,早就立下学习、研究生命科学和技术的宏伟志向,然而由于看到学校这个专业招生人数少,担心落选而没敢填报该专业,结果被填报的自己也比较喜欢的软件工程所录取。

        2013年8月31日,是同济大学新生报到的日子。外孙女报到后,看到2013级生命科学“拔尖班”招生的消息,抱着圆梦的心愿和试试看的心理立马就报了名,并于 2013年9月1日中午12:00在学校生命医学大楼1101室 和全校众多的报名者一道参加了生命科学和技术学院拔尖班面试。

       当天下午5点多,外孙女正在食堂吃晚饭,接到了她已经正式被生命科学本硕博连读的“拔尖班”(即“英才班”)录取的电话通知,让她第二天去报到。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哦!     

        外孙女在第一时间向我们报告了这个喜讯,让我们在远方的家乡分享她的喜悦和幸福。当晚,我激动得夜不能寐,写了首打油诗:

        “考入同济已不凡,又被选入英才班。小小年纪志向大,祝愿他日成栋梁。”

        写好后意犹未尽,又套用古人作品胡诌了一副对联:

        “有志者,事竟成,十七小丫终遂愿;苦心人,天不负,八年苦战定过关。”

        如今,小丫头已经在“英才班”报到。在随后举行的“英语优秀生的英语水平测试”(简称“分级考试”)中,她又获得免修免试资格。昔日的辛劳如今终于获得了回报,感谢同济大学对我祖孙两代人的关爱。尽管前去的道路还漫长也很艰难,但既然自己喜欢并选择了,就要义无反顾地前行。正如她在离开故土去学校前夕所作的诗中所写道的:

        “我即将离去,在不舍中坚定前进的步履;无论未来是阳光还是风雨,我终将矢志不渝!”。

  

 

Copyright© 2011-2015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电话:021-65981041 传真:65981041

搜索
您想要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