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2012年诺奖得主做客同济大师讲坛

发布时间:2013-01-20  

        “同济大师讲坛”又迎诺贝尔奖得主。1月18日下午,四平路校区逸夫楼报告厅全场满座,连两侧过道都站满了慕名而来的学子,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分子和细胞生理学教授布莱恩・科比尔卡(Brian K. Kobilka)为我校师生作了题为“The Structural Basis of G-protein Coupled Receptor Signaling” (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通路的结构学基础)的学术报告,并与青年学子现场交流。我校校长裴钢、国家外专局科教文卫专家司副司长雷风云等出席报告会。

        下午3时,距离报告开讲还有半小时,报告厅内早已座无虚席。3时15分许,科比尔卡教授刚一步入会场,学子们就以一阵阵长久而热烈的掌声向诺奖大师表达深深敬意和热情欢迎。

        气质儒雅,神态谦恭,举手投足间尽显学者风范。在一个小时左右的报告中,科比尔卡教授以从容平缓的语气,讲述了他过去20多年来所开展的β2肾上腺素受体蛋白结构的研究及其重要发现。据介绍,β2肾上腺素受体是超大蛋白家族——“G蛋白偶联受体”中的一员,目前已经发现有一千多个“G蛋白偶联受体”。由于它们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市场上有约50%的药物都是针对这个蛋白家族。科比尔卡教授通过解析β-肾上腺素受体的蛋白结构,为同家族其他“G蛋白偶联受体”提供了结构的方法,从而为研发相关药物提供了结构基础,因此他的研究发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PPT上一张张多彩的蛋白质结构图,呈现着生物医药世界的无穷奥妙。在报告中,科比尔卡教授重点讲述了他们如何通过尝试不同的方法克服β2肾上腺素受体的结构不稳定性得到其晶体,从而最终解析出其结构,包括失活状态和活性状态下的结构,以及通过分析β1和β2肾上腺素受体细微的结构差别,指出药物如何实现对结构非常相似的不同受体的作用特异性,表明了找到特异性好的药物的可能性。在谈到这一研究未来的发展方向时,他说,“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讲座结束后,科比尔卡教授还与同济学子展开了半个多小时的现场交流,回答了数位同学的提问。当被问及是否喜爱自己的专业和研究工作时,他笑着回答说:“我很幸运,我非常喜欢生物化学领域的研究。研究让我发现了别人所没有发现的东西,这让我从中得到了极大的快乐。”在谈到研究中开展的广泛合作时,科比尔教授说:“科学研究很有挑战性,我们吸纳一批各有学术造诣的科学家联手开展研究,互相信任,彼此沟通,共同发表研究成果,我很享受这种团队合作。” 科比尔卡教授对科学探索的痴迷与执着精神,深深感染着场内的每一个人,全场一次次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

        报告会最后,裴钢校长将一幅《清明上河图》画作赠与科比尔卡教授,感谢他做客同济大师讲坛,为师生带来高水平学术报告。作为上世纪曾与科比尔卡在同一实验室工作过的同行,裴钢校长有感而发道:“让人印象深刻的是科比尔卡教授对他所从事的研究工作的深深热爱,而且他获得诺贝尔奖是基于过去20年、30年长期艰苦的研究工作。这也启示我们一定要热爱我们的工作、学习,无论将来会不会获奖。”

        布莱恩•科比尔卡1955年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1981年在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获得医学博士学位,现为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分子和细胞生理学教授。去年10月,科比尔卡与另一位美国科学家罗伯特・莱夫科维茨(Robert J. Lefkowitz)因在“G蛋白偶联受体”研究方面的突破性贡献而分享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

        此次报告会也是“与大师对话——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校园行”的系列活动之一。

Copyright© 2011-2015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电话:021-65981041 传真:65981041

搜索
您想要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