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

SCLS|高绍荣团队合作发现妊娠早期感染新冠病毒不会引起胎盘发育及功能显著异常

发布时间:2023-10-26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大流行对全球卫生健康产生了深远影响。随着疫情形势演变,中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调整为乙类管理,然而该病毒感染对机体功能的影响仍存在诸多未解之谜。尽管目前尚没有明确证据表明新冠病毒感染可引起垂直传播(又称母婴传播,指病原体通过胎盘、产道或哺乳由亲代传播给传给子代),但是伴随着新冠病毒的持续进化和变异,基于对母胎安全的担忧,很多孕期感染新冠的母亲依然选择终止妊娠。新冠感染对妊娠结局和生殖健康影响的不确定性,对公众的心理和生理健康造成了持续的压力。

面向这一人民健康问题,同济大学高绍荣教授联合陈嘉瑜教授、江赐忠教授与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李晓翠教授,通过基础科学家与临床医生的紧密合作,形成了有组织的科研攻坚团队,在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在线发表了题为Effect of SARS-CoV-2 infection in early pregnancy on placental development”的研究。该研究利用全转录组测序技术,首次从胎盘滋养层细胞角度揭示了孕妇在妊娠早期感染新冠病毒对母胎界面的影响。研究发现,孕早期新冠病毒感染不会造成明显的胎盘结构及功能发育障碍,而作为母胎界面中最重要的物理屏障和营养桥梁,胎盘的正常生长发育是保证胎儿健康和良好母胎结局的重要支撑。

在本研究中,该团队纳入了20例进行选择性终止妊娠的女性为受试者,经超声确认宫内妊娠活胎及胚胎大小,在行人工流产时收集了绒毛/胎盘组织。根据孕妇在妊娠早期(0-12周)是否感染过新冠病毒分为COVID-19组和未感染组(对照组),通过流式细胞分选技术获得了具有干性潜能的胎盘细胞滋养层细胞(CTB)和具有迁移和侵袭潜能的绒毛外滋养层细胞(EVT),并对这些细胞展开了全转录组分析与比较。

团队首先聚焦到人胎盘上的一些可结合新冠病毒并参与病毒侵入的重要因子如ACE2TMPRSS2等,研究发现这些因子的表达未受新冠病毒感染而产生明显的扰动,提示新冠感染孕妇的早期胎盘/绒毛细胞没有发生严重的细胞脱落现象。同时,胎盘滋养层细胞没有发生显著的炎症性改变,与炎症反应相关的基因或信号通路没有呈现异常激活或抑制现象。为了进一步探究母体新冠感染对母胎界面潜在的反应,本研究进一步对胎盘细胞的发育和功能进行了深入检测。针对胎龄、胎儿性别、母体年龄、母体疫苗接种剂量等信息的亚组分析,团队发现妊娠早期母体感染新冠病毒并未引起显著的胎盘滋养层细胞的转录组紊乱,未造成细胞发育的显著异常,滋养层细胞谱系特征保持完整。此外,对于人类胎盘发育至关重要的逆转座子和印迹基因也未因新冠感染发生异常激活或表达失调。

综上,母体在妊娠早期感染新冠病毒并未导致胎盘滋养层细胞可塑性和功能的显著损伤。本研究为妊娠期间新冠病毒感染是否影响母胎界面功能这一人民关注的生殖健康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是中国科学家与临床医生坚持“四个面向”展开有组织科研的成功范例。考虑到本研究的样本量有限以及非急性感染期样本等因素,团队将继续追踪COVID-19与母胎界面的反应机制,为评估COVID-19与母胎结局的关系提供更全面的证据。

孕期病毒感染与母胎屏障

同济大学博士研究生易珊如、博士后王莉萍、博士研究生王梦婷、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洪玮主治医师和同济大学硕士研究生徐奔为本研究共同第一作者。同济大学高绍荣教授、陈嘉瑜教授、江赐忠教授与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李晓翠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国家科技部、国家基金委及上海市科委相关项目的资助。

Copyright© 2011-2015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电话:021-65981041 传真:65981041

搜索
您想要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