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风采

精英传承 携手成长——我院举行第三届优秀学生报告会

发布时间:2015-11-22  

        每一位同济学子都心怀梦想,敢于挑战,闯出自己的人生;每一个生科骄子都曾历经风雨,在青春的路上不留遗憾,扬帆远航。为了帮助大一以及大二的学生更好地了解大学生活,引领其确立学习目标,做好大学生活规划,2015年11月3日13:30,我院在医学楼2楼报告厅举行“精英传承 携手成长”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第三届优秀学生报告会。我院全体本科新生,部分大二同学以及本科生辅导员、班主任出席了本次报告会。

                                       
         报告会上,由团学联精心选拔推荐的六位优秀学生代表逐一走上讲台,与在座的同学们分享了各自在专业学习、科技创新、国际交流和社会实践等方面取得骄人成绩的经验教训,让刚刚踏入校园的新生们对大学生活充满了信心和憧憬。

                                      
         首先,2013级拔尖班的陈欣鸿学长分享了自己在科研创新方面体会。陈欣鸿学长曾荣获同济大学首届“卓越杯”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特等奖、2014-2015学年国家奖学金、2014年度同济大学优秀学生奖学金一等奖等多项奖学金,他申请的上创SITP项目也被评为同济大学优秀创新项目。更值得一提的是,他所在的团队参与了2015国际遗传工程机器设计竞赛(iGEM),在与MIT、Harvard、Cambridge等世界一流高校的比肩中斩获大赛金奖。从科研小白,到跟着导师和学长一步步走上科研之路,再到自己组队、自主选题、实践、在国际大赛上一举夺魁,在越走越顺畅的创新之路上,他不断突破自己,实现着一次又一次飞跃。谈到自己的成长,陈欣鸿感受最深的是自身的不断积累。他建议同学们要尽早明确自己的目标。在既定的目标下要尽可能地储备知识,夯实专业基础;充分利用身边的各种资源,尽早进入实验室、主动向指导老师请教、多与师兄师姐沟通交流,拓展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尽早找到志同道合的好伙伴,要形成努力的合力。创新的道路永远都是充满坎坷和挫折的,但是只要永远保持一颗不甘于平凡的心和始终如一的努力,终能有所收获。

                                        
        随后2012级的陈御学长以“谈特点”为题分享了自己的专业学习经验。陈御学长也曾参加2014年国际遗传工程设计竞赛(iGEM)获银奖,并两度获得国家奖学金。作为一名学霸级学长,陈御却很谦逊地认为自己的体会只能称之为“特点”,并不一定适用于每个人。谈及自己取得的成绩,陈御认为从中学时代孕育的对生命科学的强烈兴趣是他前进的原动力,而始终保持好奇心并有计划性的的特点则让他有能力充当学业的领跑者。他建议学弟学妹们:培养对学科的兴趣,始终保持对学科的热爱和好奇心,密切关注学科领域的新动态;设定比应完成目标更高的标准,并按计划有一个提前量;熟悉每本教材的框架结构,明确脉络、触类旁通,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每一次学习,都是补充和完善自己原有知识体系的过程,这也许就是学长对生命科学专业学习的乐趣所在吧。

                                        
        第三位报告人薛东雨学长是一位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优秀学生干部。薛东雨学长曾任2013-2014学年生命学院团学联副主席,2014-2015学年生命学院团学联主席、第十九届同济大学百名优秀大学生培养工程学员、同济大学第三十九届学生委员会委员。作为一名学生干部,既要策划组织各类学生活动,又要保持良好的学习成绩,如何兼顾活动与学习,薛东雨学长用自己的实例给出了最好的回答。回顾自己的成长,薛东雨提到刚入学的时候也曾有过一段短暂的迷茫,但是庆幸的是,自己大二就找准目标,开始在各种学生活动中崭露头角。从一名普通的参与者到逐步成长为活动的组织者,踏踏实实一步步走来,虽然辛苦,却很值得。在各种院级、校级实践平台上,自己的才干得到了锻炼,开阔了视野,也结交到了知心的朋友,这些都是书本上学不到的收获。他劝诫学弟学妹们,无论做任何事情都不要浪费时间,即使暂时还没有找到明确的目标,也一定要做好当下应该做的事情,做些有意义的事情。永远不要停止前行的脚步,因为前行的路上,你一定会找到自己的梦想。薛东雨学长给出的建议是:乐于付出、敢于面对、勇于承担责任,就一定能够在实践活动的广阔天地里实现自己的理想。

                                      
        第四位报告人是来自2012级的沈梦妮学姐。沈梦妮学姐曾获得上海市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等多项奖学金,同时也是一位有着丰富国际交流经验的优秀同学,曾先后赴德、赴美。2012年暑假,沈孟妮以志愿者的身份申请到了赴德参加IJGD(国际青年服务协会)项目的机会,与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学生共同完成了志愿服务项目并获得 Leadership证书,在国际化的实践平台上提升了个人的综合能力。 2015年,沈孟妮又一次走出国门,前往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参加summer session 课程。在紧张而高强度的专业学习中,她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最终取得了全部课程A+的好成绩。面对日益密切的国际化交流的大势,沈梦妮建议同学们多关注学校和学院提供的项目资源,并尽早最好出国的各种准备。踏出国门意味着走出自己的舒适圈,除了要早做规划、确定适合自己的项目外,同学们一定要对自己负责,努力把计划落实到行动中。

                                      
         第五位报告人是来自2013级的王洪宁学长。与薛东雨学长相似,王洪宁也有着丰富的学生工作经历。他曾在2013年-2015年任职于同济大学学生会公共关系部,分管公关中心和票务中心,2014年-2015年赴台湾国立阳明大学生命科学院交流学习,现任生命科学院团学文艺部部长。提及为何执着于大学期间的各类学生工作和交流活动,王洪宁学长说,要让每一天都变得独特,让自己在丰富的经历中获得不断的成长。他给各位学弟学妹的青春寄语是“聚似一团火,散若满天星”。要成为一个最闪光的自己,更要成就一个最耀眼的集体。

                                      
         最后出场的报告人是来自毕业班的沈仕君学长。从大二开始进入实验室、到申请到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并顺利结题,再到获得直博保研资格,沈仕君在科研的道路上越走越顺畅。作为科创的领跑者和学院创新俱乐部的前任主席,品学兼优的沈仕君同学对于科研工作有着自己的认识和理解。他强调不能简单地把科研和做实验划等号,只有把科研真正当作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才能做到不畏难、从心底里享受科研带来的乐趣。不论是读文献、做练习、开组会、参与项目还是总结项目成果,只有经过这些最基本的训练才能逐步形成观大局而谋细节的科学素养。他给学弟学妹们的建议是:大学是人生中非常精彩的一段时光,虽然你会很“穷”,但你绝不会“贫”,因为求知的道路上隐藏着数不尽的宝藏等待着你的挖掘,希望大家能够珍惜这段宝贵的时光,集中精力完善自己。
        六位学长学姐的成长经历让现场的同学们对专业学习、科技创新、国际交流和社会实践等方面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激励大家坚定信心、张弛有度、逐梦扬威。相信在诸多优秀学姐学长的帮助和学院众多老师的指引下,生命学院的同学们一定能把精英们的经验和信念传承下去,勾勒出大学美好的蓝图!

Copyright© 2011-2015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电话:021-65981041 传真:65981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