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10月9日,同济大学-澳门大学前沿科学中心学术交流研讨会在同济大学顺利召开。来自沪澳两地的顶尖学者齐聚一堂,围绕细胞命运调控、肿瘤精准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干预等生命科学前沿领域展开深度对话,为推动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融合、助力“健康中国 2030” 战略贡献智慧力量。
研讨会开幕式由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岳锐教授主持,同济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许学军教授致开幕辞。许学军副校长在致辞中指出,同济大学细胞干性与命运编辑前沿科学中心与澳门大学精准肿瘤学前沿科学中心优势高度互补,两个前沿中心的交流合作,既是两地高校深入合作的生动范例,更是响应国家健康战略的精彩实践。
随后,同济大学医学与生命科学部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高绍荣教授与澳门大学健康科学学院院长邓初夏教授分别代表沪澳两个前沿中心发表了讲话,一致认为两所前沿中心将以此次交流为契机,加速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临床应用”,立足前沿优势,共绘合作新篇。
在随后的学术报告环节中共有20位顶尖学者分享了各自的前沿研究和最新成果。上午的报告聚焦“细胞命运调控与肿瘤发生机制”,既有高绍荣教授关于“细胞命运的表观遗传调控”的深度解析,邓初夏教授对“Rad51b 作为三阴性乳腺癌驱动因子及其治疗转化”的研究阐述,也包含王平教授“营养感知与肿瘤生长”、徐仁和教授“利用间充质干细胞解析肿瘤发生中的 NK 细胞抗性”等前沿探索,为理解肿瘤发病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多维度视角。下午的报告则拓展至神经退行性疾病、精准治疗技术、胚胎发育等领域:沈汉明教授提出“靶向葡萄糖代谢作为非小细胞肺癌精准治疗新策略”,侯羽君教授分享“靶向NAD+与线粒体自噬调节阿尔茨海默病神经炎症”的研究进展,曲松楠教授介绍“基于碳点的抗肿瘤免疫治疗”技术突破。此外,刘文强教授关于“胚胎着床前后发育的机制与干预”、祝颖慧研究员关于“白血病治疗脆弱性图谱:靶点发现的蛋白质组学路线”的报告,也为相关疾病的治疗与干预提供了新思路。
同济大学与澳门大学的合作渊源始于 2009 年,此后两校不断在人才培养、科研合作等方面展开合作。继2024年同济大学细胞干性与命运编辑前沿科学中心首次访问澳门大学后,澳门大学精准肿瘤学前沿科学中心的此次回访我校更是将两校合作推向 “科研深度协同” 的新阶段。未来,两所前沿科学中心将进一步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通过联合实验室、共研项目、人才互访等形式,持续巩固合作成果,为实现 “健康中国 2030” 宏伟目标注入更多 “同济-澳大力量”。
Copyright© 2011-2015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电话:021-65981041 传真:65981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