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3日,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康九红教授课题组在《Stem Cell Research & Therapy》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N-CADHERIN+/CD168− subpopulation determines therapeutic variations of UC-MSCs for cardiac repair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深入解析了不同供体来源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治疗心肌梗死(MI)的疗效差异原因,鉴定出特定特征的UC-MSC细胞亚群是心肌修复的重要功能性细胞,这为UC-MSCs在心血管领域的临床应用奠定了新的理论基础。
MI是全球最主要的致死性疾病,伴随心肌大面积坏死和病理性重塑,往往会引发难以逆转的心力衰竭。目前,临床上通过药物溶栓和冠脉介入治疗能够显著降低心梗急性期的致死率,但继发于心梗的心力衰竭发病率依然居高不下。因此,如何有效修复心肌组织亟待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UC-MSCs因具有易于分离扩增、免疫原性低且强大的旁分泌作用,成为MI治疗中的理想细胞。然而,MSCs在MI治疗中的疗效并不稳定。本研究发现,不同供体来源的UC-MSCs在MI模型中的治疗效果存在显著差异,并发现促血管生成能力的不同是UC-MSCs在MI小鼠中治疗效果差异的关键。随后,通过单细胞测序进一步解析UC-MSCs,发现其主要包含四个细胞亚群,其中,以N-CADHERIN+/CD168-为表面特征的细胞亚群占比与UC-MSCs在MI中的治疗效果密切相关。进一步将分选出的N-CADHERIN+/CD168-细胞亚群单独移植到MI小鼠心脏后,发现该亚群显著改善了MI小鼠的心脏功能,是有效治疗MI的功能性细胞亚群。综上,本研究不仅揭示了UC-MSCs的异质性,还明确了以N-CADHERIN+/CD168-为特征的UC-MSCs亚群在改善MI心脏功能中的重要作用,这为未来针对MI疾病的干细胞治疗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和分子依据。
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康九红教授和郭旭东教授为本文的通讯作者。国家干细胞转化资源库武玉康博士和博士后李建国为该研究的共同第一作者。本课题得到了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干细胞转化资源库等经费资助。
Copyright© 2011-2015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电话:021-65981041 传真:65981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