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

Advanced Composites and Hybrid Materials|汪世龙教授课题组开发了近红外光激发的新型光敏药物用于胶质母细胞瘤的光动力治疗

发布时间:2024-05-07  

2024429日,汪世龙教授课题组在Advanced Composites and Hybrid Materials杂志上在线发表题为“Near-infrared light-activatable upconversion nanoparticle/curcumin hybrid nanodrug: a potent strategy to induce the differentiation and elimination of glioma stem cells” 的研究论文。该项工作构建了一种由上转化纳米颗粒(upconversion nanoparticles, UCNPs)、泊洛沙姆(Pluronic F127)和姜黄素(curcumin, Cur杂化的新型光敏药物UCNPs-F127@Cur。该药物在近红外光(near-infrared light, NIR激发下能有效破坏脑胶质瘤干细胞(glioma stem cellsGSCs)的干性并促进其凋亡。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GBM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

GSCsGBM中一群具有自我更新和无限增殖能力的细胞,在GBM的抗放、化疗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传统疗法难以有效杀伤GSCs。光动力疗法PDT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靶向性,是临床上用于肿瘤治疗的一种新兴策略。然而,当前报道的用于杀伤GSCs的光敏剂普遍缺乏有效穿透组织的长波长激发光,限制了其在体内的应用。980 nmNIR激发光具有优异的组织穿透体内成像和PDT治疗的理想光源基于此,本工作构建了新型杂化光敏药物UCNPs-F127@Cur,该药物能够在980 nmNIR激发下显著促进GSCs凋亡,增加细胞内活性氧的产生,下调GSCs多能基因的表达,抑制GSCs移植瘤在体内的生长。通过RNA-Seq进一步揭示了NIR激活的UCNPs-F127@Cur能通过协同抑制GSCsWntJAK-STAT信号通路来阻滞细胞周期进程、抑制GSCs的自我更新能力,进一步降低肿瘤的恶性程度。

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和东方医院医学科学与技术创新中心汪世龙教授与上海市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钱叶长教授为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课题组助理教授静国欣和博士生李有元为该工作的第一作者,课题组孙飞越、刘强、王虹、牛金童以及同济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杜艾教授和卢贾璐博士也参与了该工作。本课题得到了国家自然基金和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Copyright© 2011-2015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电话:021-65981041 传真:65981041

搜索
您想要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