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16日到26日,同济大学2011级生命科学拔尖班生物技术方向11名同学在贾文文和王怡萱两位青年教师的带领下赴美国进行了为期十天的学术交流。这次学术交流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参加美国第73届发育生物学年会,二是访问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发育生物学年会:
美国发育生物学年会由美国发育生物学协会Society for Developmental Biology (SDB) 举办。SDB于1939年成立,主要为了促进发育生物学各个领域的发展, SDB在全世界已有超过2000名会员, 每年都会举办一次学术会议用于交流最新的发育生物学研究进展。与会者是来自全世界的杰出发育生物学家以及生命科学专业的学生。
本次会议是第73届年会,会议地址设在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分校,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Seattle),位于美国华盛顿州西部沿海名城西雅图。美国当地时间2014年7月16日晚上10点,我们几经波折终于到达华盛顿大学的宿舍。
第二天中午,我们拔尖班师生去会场进行了注册。我们在会场前合影留念,还有一名在华盛顿大学读书的中国学生看到我们的汉字标语后兴奋热情地过来和我们一起合影。
拔尖班师生在华盛顿大学发育生物年会会场前合影
会议正式举行的第一天,清晨五点,西雅图的第一抹阳光就遍撒了每个角落。同学们早早起床,穿过鸟语与绿荫遍布的校园,来到Kane会场聆听讲座。发育生物涵盖多个分支领域,本次年会也分成多个会场,包括:Tissue Formation and Engineering, Gene Regulatory Mechanisms, Evo-Devo, Stem Cells and Regeneration, Neural Development, Morphogenesis and Organogenesis 等十几个部分。大家仔细阅读会议指南,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去到不同的分会场。我们是第一次参加如此规模的会议,大家都十分努力地听,但是很多报告涉及的领域大家并不熟悉。而且大多演讲者都是美国人,语速非常快,同学们常常听得云里雾里,难免有些懊丧。不过多场报告后我们逐渐适应了一点他们的语速,并且听到一些与自己知识领域相关的工作后,大家的共鸣感明显增强,邵颖瑶和赵宇同学还在Neural Development会场上参与了提问并且得到演讲者的耐心解答。
这次会议的安排非常紧凑,一小时的午餐时间后马上开始了下午的主会场会议。虽然略感疲惫,但大家仍然聚精会神地听完了一场连一场的报告。分给每个speaker的时间是很有限的,听众又有数量可观的报告可以选择,如何在短时间内吸引听众,清晰、完整地总结、概括自己的工作,从而听取他人建议并达到交流、完善的目的,是非常关键的能力,也是我们至今仍然比较欠缺的方面。因此除了增长专业知识外,聆听这些报告还让我们体会到如何组织语言,生动地描述用一个个实验堆砌起来的story。另外,流利、标准的口语和无伤大雅的小幽默,以及对时间精准的掌握也能为整个演讲增色不少,当然这种能力更需要日复一日的积累。
晚饭后,我们来到位于HUB的poster专场。Poster展示对于我们来说无疑是一个新奇而有趣的体验,站在自己的海报前向来往的学者介绍自己的工作,或是端着一杯酒逛到自己感兴趣的海报前,听别人描述他们的研究。这个时候的氛围不像大会那样稍嫌严肃紧张,是非常随意自在的。大家敢于用不甚流利的英文讲述或提问。每次几分钟的讨论给我们的收获可能不比一小时的会议少。在这样的氛围中,陌生人之间也都是友好而开放的,我们也学会了自然地与别人问好和交流。很多外国的博士生也非常认真,即便我们只是本科生,在交流时他们有时也会拿出笔记本记下关键词,这份谦逊、尊重和认真的态度着实让我们钦佩。
poster展示会场交流
高强度的会议持续了三天,最后一天晚上,会议主办方举办了一个盛大的晚宴。上千名与会者齐聚一堂,继续愉快地交流。来自加州大学河滨分校 (UC Riverside) 的Morris Maduro教授和来自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 (UCSD) 的Curtis Loer教授还为大家表演了一场非常具有美国风格的Development Show,将各种发育生物学的元素融入到脱口秀的表演中,诙谐幽默,展现了这些科学家学术之外的才华,也让这次会议在愉悦的氛围中圆满结束。
发育生物学年会结束晚宴
UCLA学术交流:
7月22号,西雅图发育生物学年会结束后,我们转赴洛杉矶,次日对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进行访问交流。
UCLA接待我们的是范国平教授,他既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院的终身教授,又是同济大学的讲座教授。范教授首先介绍了UCLA并着重突出了UCLA生命医学领域在美国的学术地位。UCLA生命医学学部一共有400多个实验室,研究范围涉及神经科学、肿瘤、代谢、遗传、发育等各个方向。
接着范教授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的学术研究。他领导的团队发表了60多篇国际学术期刊的论著(其中第一或通讯作者40篇),在干细胞分化与神经发育的分子细胞机制研究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实验室建立了以高通量测序技术为主的平台,研究DNA甲基化与组蛋白修饰等表观遗传学、干细胞基因表达、干细胞分化与神经细胞可塑性调控的机制。在同济大学,他的研究着重于高通量测序的建库和生物信息学的数据分析,解析干细胞的分化和重编程的表观遗传学机制。
范教授着力强调了当今生物信息学在研究生物学问题上的重要地位并鼓励我们抓住同济生物信息的学科优势。看到我们这些年轻的学生,范教授回忆起了自己在上世纪90年代独自赴美求学一路披荆斩棘的经历,并且鼓励我们珍惜利用好各种学术交流的机会,扩大视野,增长见识。范教授还请我们一行的每位同学介绍了自己的学术经历,并充分肯定了我们的本科生学术训练。范教授还说道以前回国只给研究生上课,下次回同济时,一定要给我们生命学院的本科生上课。
范国平教授与拔尖班同学交流
范国平教授与拔尖班师生合影
随后我们在范教授实验室胡师姐的带领下参观了范教授的实验室。从设备和布局上看和国内的实验室差别不大,然而让大家惊羡不已的是这里没有单独密闭的细胞房,所谓的细胞工作室也只是一个普通的房间。胡师姐解释说因为这里非常干净,空气中几乎没有特别多的污染物,所以细胞操作很安全。胡师姐还介绍道UCLA的几百个常规实验室环境配置都几乎一样,非常平均模式化。我们参观了实验室后,胡师姐还带领我们参观了美丽的UCLA校园。我们在加州阳光、蓝天、白云的陪伴下结束了这次美国学术交流。
结语:
从上海到西雅图,再从西雅图到洛杉矶,最后返回上海。短短十天时间,然而对于11级拔尖班每位同学,我们的内心都受到不小的震撼,我们的视野变得更加开阔了,我们的学术交流能力和自信心也得到了加强。这次学术交流是我们学术生涯中非常珍贵的一个经历。另一方面,本次交流是同济大学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基地成立以来首次海外交流。此次交流的圆满结束也为以后各届拔尖班学生的海外学术交流积累了经验!
Copyright© 2011-2015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电话:021-65981041 传真:65981041